社区教育干部网络研修平台

[简报]研修班第四天:互联网助力社区教育,参观学习增长经验

作者:范国闯     来源: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2017-05-18

  5月18日,全国社区教育管理者专题研修班(第一期)进入第四天的学习。今天的课程由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处长钱荷娣主持。钱处长表示本次研修班的课程安排设置合理,既有相关文件解读、我国社区教育整体发展情况的回顾和经验总结,也有各地在立法、资源整合、教材建设、区域实践、品牌创建等案例的分享和交流,覆盖社区教育管理者所遇到和需要了解和解决的方方面面问题。第四天上午的学习是关于互联网平台和社区教育相辅相成课题的分享。

  第一堂课是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网络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范国闯带来的“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范博士首先讲解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准确定义,是 “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并且分析了互联网+出现的背景、政策支持以及其六大特征。

  接着分析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解读社区教育发展的要求,政策支持和发展目标。然后通过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案例,解释互联网如何加上社区教育,实践互联网+社区教育新模式。实现了从单一培训学习系统向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运营平台方向转变,进而向一体化、全方位数字化服务平台的转变。全民平台包含五大建设内容,可以实现资源服务、客户服务、培训组织与实施、系统运维保障四大服务。

  范博士用12345五个数字解释全民平台如何服务社区教育,为社区教育优化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生态,构建办学体系和资源体系两大模块,运营包括资源整合、展示交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大运营重点,主要服务机关企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居民和培训机构四大对象,整合包括老师、志愿者、培训机构和院校、文化场馆、课程资源五类资源。最后回顾平台2016年的开展情况,并对2017年的计划与措施进行展望。

  第二节课由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孙耀庭分享上海市的“市民学分银行建设与实践”。他首先给学员介绍“学分银行”的概念,指出“学分银行”是借鉴银行的概念和某些特点,以学分为主要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的教育管理制度与学分管理机构。简要说明国际上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实践,列举国家有关学分银行建设的文件要求,指出我国正在构建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学分银行。

  接下来,孙主任分享上海市对于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背景、定位,基本功能,组织机构、运行方式,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实践。学分银行建设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市把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当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措施加以实施。上海市的学分银行基本功能包括认证、积累、查询、资信四大功能,提供标准指导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成绩信息服务、转换平台服务。通过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平台实现个人账户的开设和管理、学习成果存入、在校学生成绩信息的集中存入、建立个人学习档案,目前学分银行已作为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等对市民终身学习激励的重要依据。上海市于2014年开始开展“ 双证融通”进行学历学分与职业资格培训互认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午仍然安排了对宁波市社区教育情况的实地观摩学习。在宁波市江北社区学院,研修班学员们依次参观了正在进行的西点制作、茶艺体验、国画课、二胡演奏等课程,观看老年教育宣传短片和古筝旗袍秀。

实地观摩.jpg

实地观摩

  接着学员们到学院报告厅听工作分享。江北社区学院的院长冯叶飞给学员们讲解江北社区学院建设的整个过程,从办学校到配老师,从学院的命名、课程的设置到校园文化的建设,每个细节都从老年人的需求考虑,尽力给予退休老人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冯院长还详细讲解了学院为老年人设计长达25年的课程体系设置,以1+N的模式推出深受老年人欢迎的课程。其中主线的“1”以四大类课程为主,分别是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类艺术课程;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学科;陶冶情操的艺术学科;帮助老年人以平常心态度对待生命的生命学科。N是各类选修课和遍布各街道办学点的广泛类型课程,带动整个区域的老年人学习提升、参与社会治理。学员参观完后意犹未尽。

冯校长做汇报.jpg

冯校长做汇报